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樂祭阿巴多

中國時報【周志文】

馬勒的交響曲跟布魯克納很相似的在於他們都注意音效,所謂音效,是指音波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震動所能引發出聽覺上的最佳功能,布魯克納與馬勒的交響曲,樂部的編制都很大,尤其注意管樂部分(傳統交響曲如海頓、莫札特的其實是弦樂曲的延伸,比較注意的是弦樂部分,加上的幾隻管樂器,其實是陪襯),他們也很注意打擊樂器,馬勒的交響曲往往要兩組以上的定音鼓。馬勒跟布魯克納不同的是他更注意人聲,他的九首完整的交響曲中(第十首未完成),有四首是有人聲的,還不算原本把它當成交響曲創作的《大地之歌》,根本就是聲樂的交響曲了。他的第三號交響曲,在第三樂章用了女中音,第四樂章用了女聲合唱團與兒童合唱團。

女高音獨唱是唱尼采的詩,題目是〈午夜之歌〉,選自《查拉杜斯屈拉如是說》。我每次聽這首交響曲,便覺得在這首交響曲加了這首歌,還有歌後的一段兒童合唱不是那麼必要,其中一個原因是人聲的部分稍短了,尤其是合唱,而這首交響曲六個樂章,全演完得花一小時四十多分鐘,樂團演奏時讓女中音與兩組合唱團一無事事的枯等著,總覺不是好安排,儘管這首歌單獨聽來十分動聽,合唱也算是。

好在紀念會選的最後一樂章是沒有人聲的,這樂章一次演完得花二十多分鐘,優美如歌的旋律,加上難以捉摸的器樂和聲,組織極其複雜,而感情又純真而崇高,表面是在歌頌自然,其實也是個人人格的寫照,就如在尼采的詩中所說:「苦惱非常深沉,快樂更是深沉。」

馬勒一生在苦惱與快樂之間浮沉,他一方面指揮,一方面作曲,在音樂家中算是成就很高的了,但在當時卻毀譽參半。跟所有馬勒音樂一樣,他即使處理很快樂的樂章,也總是在裡面寓有一些警惕的暗示,好像危險隨時會來的樣子,他的音樂總是讓人不安心。寫這首曲子的時候,馬勒還很健康,對人生好像也充滿著希望,終曲樂章在笛聲之後銅管齊奏,定音鼓輪敲,顯示強韌的生命可以阻擋不幸,生命已展開如此的光景了,結局應該是光明的居多,這是馬勒當時的想法,依我看這是馬勒交響曲中最好的終曲樂章,優美又不很消極。第三號交響曲中國信託小額信貸利率 小額信貸利率最低 各家小額信貸利率比較,導引出許多可能的想像,其中之一是人無須悲觀,只要不放棄,生命的希望好像永遠都有的,儘管在紀念音樂會上,許多樂手在演奏結束時都哭了,連年輕的指揮也悲不自勝地走下舞台。

後來知道,法國的音樂界也辦過阿巴多追思音樂會,是由當紅的委內瑞拉籍指揮家Gustavo Dudamel指揮在教堂演出成套的白遼士的《安魂曲》,擔綱的是法國廣播愛樂交響樂團與合唱團,以規模而言,該是最大一場的紀念音樂會了。白遼士的這首曲子是個「大」曲子,這場演出,動用了兩三百人的合唱團,加上近兩百人的交響樂團,光是定音鼓就有八組之多,演奏起來,氣派堂堂,可以說是盛一時之極,但阿巴多是個比較低調的人,這麼光彩豪盛的儀式,總覺得跟他的個性有些不搭。在義大利,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也為阿巴多舉辦過紀念音樂會,阿巴多早年曾擔任過這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,音樂會是由現任的總監巴倫波因主持。音樂會所選的曲目便是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的慢板樂章,這跟我哪家銀行信貸利率最低 哪家信貸利率最低 小額信貸利率最低的猜想也很相似。音樂會是開門演奏的,樂團還是在舞台上演奏,卻把劇院的大門打開,讓廣場上追思阿巴多的人都能看到聽到。貝多芬的這首音樂主題是描寫英雄的一生,演出的慢板樂章是送葬曲,有悲劇的意味,卻顯示不凡的氣度與張力。斯卡拉請出樂聖的代表作,當然是表示對阿巴多的最高崇敬了,這場演出很不錯,一切都很貼心,不論選曲與演出方式。

(下)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樂祭阿巴多-215008247.html

公務人員信用貸款銀行 信代 銀行個人信用貸款利率


8868440C6BB633A2
arrow
arrow

    x57xj3rfl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